K8凯发一折甩卖!拿捏女人的网红玩具泡沫被戳破了

发布日期:2023-12-18 浏览次数:

  K8凯发曾经首屈一指的网红奢侈品美容仪ReFa,现在正在“骨折”甩卖,单价不到一百。

  跟现在的白菜价不同K8凯发,2017年左右的ReFa,卖个1~2000块钱都算便宜,3000多更是常态。

  各种种草博主、娱乐圈明星更是把ReFa捧上了天,国内卖断货了,还有大批消费者加价找代购。

  许多在当时剁手购入ReFa的消费者,看着如今白菜价的ReFa,纷纷破了防。

  只知道躲过了雪糕刺客,逃过了水果刺客,但这个5年前的美容仪刺客K8凯发,还是穿越时空刺痛了打工人。

  ReFa等网红美容仪,被再度拉出来“鞭尸”,不仅因为价格大跳水,也因为它一度被传为“智商税”饱受争议。

  关于美容仪到底管不管用、值不值钱的讨论,几乎成了美容相关的“日经讨论”。

  打着“随时随地改善肌肤、瘦脸消肿”的功效,美容仪们开始和医美、美容院抢饭碗。

  高价不必多说,在许多女生的化妆包里,数千元的ReFa想必是单价最贵的一款产品。

  ReFa为了让自己显得高端贵气,还特地把第一家实体店开在上海美罗城1层,毗邻各种高端化妆品和奢侈品,拿捏定位。

  ReFa主打的是“微电流美容”也就是通过美容仪的尖端释放的微电流来刺激皮肤云云。

  在一款ReFa的美容仪上,赫然写有“日本抗衰老专家日比野佐和子(医生·医学博士)推荐”等字样,而且这位日本专家,还是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会的一位理事。

  既有日产的仙人高逼格,也有国产的权威认证,这位专家浑身上下都冒着“可靠”二字,堪称护肤仪仙人。

  有趣的是,因为这条文案,让ReFa在2022年被消协警告、罚款45万元。

  原因是,这位“日比野佐和子”根本查无此人,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理事会的理事也是子虚乌有。

  能通过一个编造的名字就能骗过无数消费者,需要反思的看来不仅仅是ReFa。

  当然,用科技和噱头“糊弄”所有人还不够,在没有直播带货和小红书种草的年代,ReFa能拿下中国市场,还是靠着强大的明星代言。

  各路老牌美妆大牌也纷纷入局,从欧莱雅到宝洁,都推出了自己的美容仪产品,甚至老牌电器松下都来掺了一脚。

  当年,海外市场给ReFa贡献了117亿日元的收入,其中中国市场高达35亿日元。

  以ReFa、雅萌为首的外来美容仪品牌,更是占据了我国美容仪市场将近80%的市场份额。

  2022年,由主打褪毛产品的Ulike孵化的品牌极萌就杀入了美容仪大战中,没到几个月就杀入了品类销量榜前列。

  此外,国产品牌觅光更是一度超越了日本大牌雅萌,成为美容仪赛道中的新霸主。

  以极萌为例,它没有走ReFa的老路子搞微电流,反而转向“射频美容仪”领域发力;

  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概念冲击下,曾经的“小甜甜”ReFa,也很快过气变成了“牛夫人”。

  ReFa的竞品们当然不止在功能和科技方面往前卷,也有商家看中的是美容仪超高的利润率。

  所以,一大批打着“ReFa”平替的品牌率先站了出来,打算来一波釜底抽薪。

  除了澳洲品牌Lacues直接打着“ReFa平替”的口号冒了出来,来了一波釜底抽薪;

  从近几年的电商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,国产美容仪,早已经霸榜同类产品多年了。

  如今,就连ReFa自己也不再着重美容仪品类的发展,转向在花洒、吹风机等其余产品方向发力。

  ReFa的业绩也大打折扣,自从2019年的巅峰期过去后,已经连续5年出现了下滑。

  这次ReFa的“遮羞布”被揭穿,其实也暴露出了这一行业背后隐藏的大问题。

  曾经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日产美容仪,背后水分都这么大,那么现在仍在火爆的其余美容仪,真的值得信赖吗?

  品牌为了把美容仪吹出花儿来,更是加上了各种各样花哨的科技原理,从微电流,到脉冲、电磁波,一应俱全。

  实验证明,美容仪确实有一定“改善肌肤”的效果,只不过和品牌宣传以及KOL的带货文案相比,确实没那么“明显”

  在一份2020年针对美容仪用户的调查报告中显示,约有50%的用户在过去半年内不曾使用美容仪,更有40%左右的用户K8凯发,对美容仪是否管用持怀疑态度。

  如果美容仪的功效是“信则有,不信则无”,那它的低成本高毛利率,就是被摆在明面上的致命伤。

  在测评帖子中,被大卸八块的ReFa美容仪,其实就是一些简单的电子元件拼装,据猜测成本不过百元。

  ReFa的“师妹”雅萌美容仪,也是各大博主拿来拆机和平替对比的常见素材。

  根据部分调查,美容仪的毛利率大概在60-70%左右,比一般家用小电器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,高得可怕。

  要是“不好用”“不值当”都可以忍受的话,“伤皮肤”就是美容仪的致命伤了。

  随手一搜,关于美容仪“用着伤皮肤”“过敏起红疹”甚至“越用皮肤越差”的讨论层出不穷。

  2021年8月,在深圳市消协的一次采样调查中,10款美容仪,有6款存在镍超标的现象,不仅美容效果存疑,还更容易引起过敏。

  此外还有2款美容仪存在“加热过度”的问题;更是有5款的宣传功效和实际效果严重不符。

  过多的需求泡沫,不但会把自己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,还很容易踩上“虚假宣传”的坑。

  今年3月份,在国家药监局更新的《医疗器械分类目录》中,把“射频治疗仪、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”列为医疗器械,自2024年4月份起开始执行。

  被迫冷静下来的美容仪厂商们,应该借着这个机会,好好在用户体验和真正的科技创新上下下功夫,而不是一个劲儿地卷概念、玩噱头。

  修炼中的美容仪品牌们,必须明白一个道理:瞄不准痛点,再牛的卖点都是泡沫。